介绍
英文网,请在此登录。Please click here to view the website in English.
问卷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共对后事及绿葬的看法与需求 衷心感谢您自愿提供宝贵的意见!
我们的话
通常,人们都害怕死亡也忌讳谈论死亡。死,是不吉利的,是充满恐惧的,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然而,人生百年,谁能不死?人,既然难免一死,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选择自已或至亲好友的葬礼方式,就成为人们无法避开的问题。
殡礼和葬礼(殡葬) 是以公开的方式让朋友与亲属对逝者表达无限的尊敬和深痛的感念,借以追思故人并慰籍家属。殡葬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生者抚慰沉痛的心情,慰寄伤痛的心灵,接受现实,告别过去并得以继续生活下去的一种传统的安抚过程。
殡葬于新加坡来说又有独特的要求。首先,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共同生存的社会,我们需要尊重各种族的文化习俗以及种族之间的互相影响。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价值观也正日趋发生着变化。人们已逐步意识到人口老化的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土地应用面积有限等问题。再者,新加坡政府也正关注着环境的承载力,环境的持续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这些社会基本框架结构等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们对殡葬方式的选择。殡葬既要节约土地、经济简便而又要庄重。于此,这也就迫切地需要我们对殡葬问题进行重新规划和探讨。
目前,人们对环保意识逐步加强。人们日益觉悟到自己需要对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负责,勇于担当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这一观念促进了世界绿色生态运动的蓬勃开展。人类不仅要为我们这一代打算,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已成为当务之急。绿色环保墓地——绿葬,在某方面担当起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
新加坡的殡葬方式包括:(a)土葬;(b) 火葬——骨灰放于骨灰瓮中并存放在骨灰塔内,或将骨灰葬于大海(海葬)。火化程序是运用了一些技术处理以加速尸体的分解。这些程序已经被社会接受。
新加坡土地通常会优先规划用于房屋、社会基础设施、 公共场地和基本的公共设施工程建设等。划分作为墓地的土地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出现了联合早报2017年7月18日所报道的《越来越小的蔡厝港坟场》的问题。这不仅凸显了新加坡人口老化问题的严峻性,也揭示了墓地需求将日益增长的必然性。鉴于此,为确保墓地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环保生态墓地。绿葬将成为一种极具有竞争性的选择。
绿葬是1993年在英国发起,近年来已席卷全球。不同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及欧州一些国家对绿葬的定义稍有不同的。
新加坡绿葬定义为火化后,将逝者骨灰研磨成粉直接植存入土中或置入可降解的骨灰盒然后葬入土中。因此绿葬具备节省用地、环保和美化环境等多重意义。
我们的愿景,使命
我们的愿景
- 积极倡导与推广能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葬理念。
- 宣扬崇敬生命的自然周期与规律,让终止了的生命能回归大地,从而得以无限地延伸。
- 推介简朴节俭、同时能让逝去的至亲在保有尊严的情况下,于大自然中安息。
我们的使命
- 为新加坡现有的安葬方式提供另一选择,推广具环保意义的绿葬理念。
- 宣导实行绿葬对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经济价值、情感慰籍和形成俭朴简约风气具有良好效益;提高公众对这些效益的认知。
- 提供有关绿葬的信息和资源,以启发并鼓励人们在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取向上,考虑选择绿葬。树立积极主动、预先规划自身百年后事的开明心态。
新加坡式绿葬
新加坡现有的骨灰处理方式为置于骨灰塔内或海葬。绿葬是另外一项新的选择。
新加坡式绿葬是指将逝者火化后的骨灰研磨成粉直接植存入土中或置入可降解骨灰瓮中,然后葬与土中。
安葬地可无限期循环使,骨灰溶于土中不涉及日后迁移事项,生命借此自然力量得以循环及延续。绿葬的理念是将生者对故人的悼念哀思升华为永存的希望。
绿葬不立墓碑,不烧香,不烧纸,不做人工装饰,以周遭的树木和花卉创造一个宁静安详的环境,以此作为生者追思缅怀、抒发情感与悼念亲人的依托之地。
选择绿葬的原因
克服土地稀缺和土地使用受限的挑战
在资源和土地日益短缺的情况下,绿葬具有佔土地空間小,土地能在短期内得以再循环使用的优势。
为新加坡 – “花园城市”增添价值
绿葬地将营造成一大片拥有自然景观如树木、灌木、花卉的绿地,可提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作为栖息处,因而影响环境最小,符合环保与生态发展的目标,这也能维护自然资源和并肥沃土地。
沉重的情感在大自然中,得于抒发
绿地提供了祥和宁静舒适的气氛,有助于唤起人们一种平静的感觉,这种平静适然地给亲属与逝者之间提供某种联系与感应。因此,亲属能够对所爱的人作一个感性的道别,然后接受逝者生命已到尽头的事实;而再访时,也很便利、简易,以风景取代物体来进行纪念,所谓“尘归尘,土归土”,往生者得解脱, 追思者得心安, 也无需忧虑日后迁移事项。
经济、节俭
绿葬与现存殡葬方式的费用对比:绿葬——骨灰直接撒入土内或使用生物瓮($175)再埋在土中; 土葬—— $420(儿童)$940(成人) ;骨灰入塔——$1,180 到$100,000;海葬——多于$ 1000。
骨灰植存处理过程简单
仪式简单、节俭,在自然优美环境中完成。减轻逝者家属与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
与世界环保殡葬同步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已经让人们逐步在日常生活及各种活动中减少对自然生态的伤害。
绿地的选址
绿地的选址
绿葬的墓地可以选择在蔡厝港坟场、万礼骨灰塔周围地或是在国家环境局(NEA)的认可下规划出一片土地用作绿葬用途.
逝者安葬的位置标识
可使用绿地的树木和花丛作为标记。也可利用现代高科技,如 GPS 系统或谷歌三维立体图像来确立安葬位置。并可同时在园内使用纪念文字和影像来作为标识和纪念逝者。
绿葬所面临的挑战
绿葬所面临的挑战
如何建立绿葬的完整概念;推广、推动人们对绿葬的认知;提高社会及民众对绿葬的接受程度;绿葬计划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实施。这些都是绿葬在新加坡发展所要面临的挑战。
绿葬的概念和认知的建立
目前,人们对绿色葬礼的概念和认知十分缺乏,对新加坡式绿葬更是少有所闻。多数公众可能只是在无意中获取某些信息而已。这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展开一些与绿葬相关的活动,如媒体报道、电视和电台举办绿葬论坛等。此外,也可提供社区咨询并鼓励宗教团体的参与,或可设定在线讨论等措施。
社会文化的挑战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 多宗教文化的社会。在考量绿葬的流程中,要符合不同民族和宗教的习俗,如怃慰生者的方式,悼念和安葬逝者的形式,入土为安的传统理念等。
情绪的慰籍
以特定的花草树木的位置来确定逝者的安葬处,每一个位置都将记录在绿地的地图和登记簿里。亲人及悼念者可以将思念寄托于相应的树木或花草丛中,得以让亲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追思逝者,让生者的情绪宁静舒缓。
设立走道并提供长凳,让悼念者与逝者间在优美的绿意中得到心灵的升华。
在绿地建立纪念碑或纪念墙壁,用以纪录逝者的姓名、出生和逝世日期。
绿葬的悼念方式
设立悼念网页:提供永久悼念网页,直接上线就可悼念缅怀亲人。
设立绿地视频与定位系统:使用谷歌三维地图, 把绿地地图嵌入谷歌环球定位系统中。
以一种标记标定逝者的安葬位置,输入逝者在世的居民证号码时,墓地立体影像和逝者的照片就会出现在荧光屏上。
面簿:个人可设定悼念网页
计划和执行所面临的挑战
土地规划管理局如NEA,所面临的挑战,
- 探索绿葬实施的可行性,最大限度规划、使用墓地。
- 实现最经济有效的土地分配。
- 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 墓地环境的监管及其可持续性发展。
- 实施和监控方案的设定。
- 鉴于绿葬为新理念,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总结
绿葬的概念为新加坡提供了一个解决墓地短缺问题的可行性选项,极其需要我们积极地推广和倡导。
绿葬可节约土地资源,提倡环保,绿化土地,改善生存环境,节省费用。既保持了人们对已故亲人“入土为安”的传统习惯,又净化了环境。 但对许多人来说,殡葬是个人私事,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因此在推广与倡导过程中需要进行周详的考虑。
中国
中国多地推行生态葬法 引领绿色殡葬改革
发布时间:2017/4/4 来源:国际在线 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a/20170331/50872573_0.shtml
中国节地生态葬 环保又庄重
多地劲吹绿色殡葬风
2017年04月04日04:33 来源:人民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7/0404/c1008-29187451.html
中国推行节地生态安
2016年02月24日 15:52:23 来源: 新华社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2/24/c_1118145552.htm
向树致爱——环保树葬在澳门受到青睐
2017年04月03日 来源: 新华社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4/03/c_1120746538.htm
日本
日本天德寺之树葬
2013.08.26 來源: http://tentokuji.jimdo.com/)2013.08.26
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Detail.php?LevelNo=2956
台湾
台湾环保生命园区:让生命在大自然里延续
2017-03-31 來源: 福建日报
http://inews.ifeng.com/50869458/news.shtml?&back
台湾推行环保自然葬
人生最后事 简洁最美好(两岸聚焦)
2017-04-13 來源: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4/13/nw.D110000renmrb_20170413_1-20.htm
台湾各县市的自然葬设施
目前全國公墓內可實施骨灰樹葬、花葬、灑葬,及公墓外植存之地點共有31處
資料來源: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環保自然葬專區」/資料更新時間106.03.22
http://www.taiwanfuneral.com/Detail.php?LevelNo=2288
TVBS news: 回归自然,不立碑,不造坟
https://news.tvbs.com.tw/life/725009
韩国
首尔为其公民开启“树葬网站”
Seoul to open ‘tree burial’ site for its citizens
2011年4月5 日 來源:Yonghap 新闻通讯社(Yonghap News Agency)
http://english.yonhapnews.co.kr/national/2011/04/05/3/0302000000AEN20110405003100315F.HTML